|
8月17日,第十一届台灣TID大奖颁奖礼,在台北松烟诚品B1演出厅美满闭幕,本届大赛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作品总計860件,并吸引了亚太地域500余位設計師,共赴台北见证十二个TID金奖的出生~網易設計作為官方协辦媒體,對颁奖盛况做了全程圖文直播,另有幸采访了荣获展览空间类TID金奖的台灣知名設計師邵唯晏師长教師。
網易家居:竹工凡木拿了2018台灣TID大奖——展览空间类TID金奖,说说获奖感言。
邵唯晏:本年咱们是第四次拿到金奖了,三个金奖、一个新锐奖。不外这几年,奖項愈来愈难拿。最大的缘由是竞争很大,如今的资讯太扁平了,大師做的工具根基上都不差,設計很轻易相互進修、相互交换、相互影响。
全球有很是多的奖項,每个角逐都加入可能要加入上百个角逐。對付設計師来说,要调解心态,拿不拿奖却是其次,首要的是你要确认咱们本身設計的价值观是否是活着界的、專業的、评比的目光上是對的。由于設計是一个深问题,它没有绝對的谜底,以是拿不拿奖还好,可是得奖對咱们本身的承认,本来咱们的設計思虑和設計美學还在主流价值上。
網易家居:标的目的是准确的。
邵唯晏:由于設計是一个是不竭变革的進程,TID算是一个不少元、颇有影响力的亚洲奖項,可以或许突围,还拿到金奖,我本身真的也是感觉蛮高兴的。也接待内地的設計師朋侪多加入角逐,本年实在有三分之一奖項已被他们拿走了。究竟上,这對咱们来说也是一种敦促,由于台灣有点太安适了,多加入、多交换是功德。
颁奖现场
網易家居:请先容一下获奖作品。
邵唯晏:这个作品是费罗娜水泥砖,费罗娜每年城市找咱们做展现,咱们本年固然也是帮他設計。我想这个案子比力有趣的是,把一个很硬的、很重的瓷砖用很轻快很動态的伎俩来显现,在谈的是一个抵牾性的议题。这么重的工具為甚么可以做得这么動态而轻快?这是咱们想去缔造的一种世界的缔造和价值。
这个展厅對咱们来说很出格,是由于大部門展厅都但愿尽可能展现他们的產物,这个案子彻底不必要如许的考量,就纯真是站在一个比力诗意的角度在思虑的一个設計的可能性,实在也代表了業主全部團體的一个高度的創建,相较于其他的品牌。咱们本年做这个案子固然不大,可是它简直代表了一种大師所承认的概念,我感觉这个是还蛮成心思的。
展馆类空间TID金奖作品
網易家居:作為在大陆地域很是活泼的台灣設計師,您认為两地的共性和差别在哪里?
邵唯晏:我想共性很简略,共性就是架构在互联網的根本上,以是大師的工具实在愈来愈同质化了,不少工具你很难分得出究竟是谁做的。这个共性,无谓黑白,它即是是这个期间的必定產品。若何可以或许在这个均值的共性上找到本身的差别化,我感觉这个就酿成是設計師在这个期间一个首要的引导原则和使命。
差别的部門在于,相较于大陆的这类快速的状况,台灣的設計,速率仍是慢的,全部設計成长的進程跟空气仍是會比力有味道。在异的部門,我倒感觉两岸实际上是可以多交换的。大陆的速率再慢一点,别签个约,下星期就要把設計圖丢出去了。
台灣这边也要试圖更坦荡本身的气度去接管一些外来的刺激,不要认為仿佛只有台灣的工具才是好工具。我感觉这个工具,把它略微再做一点撞击跟交换,才是真正對設計财產有帮忙的。
展馆类空间TID金奖作品
關于竹工凡木
團队简介
竹工凡木設計钻研室(CHU-studio)團队學履历跨足运营策動、計劃、修建、室内、景观、工業設計及陈列软装設計,夸大一条龙的全方面設計辦事,讓总體計劃設計之气脉气概相连一气; 并以台灣台北為总部,同時設有台南分部、北京分部、杭州分部、金边分部及新加坡及义大利处事处多个分据点,除設計及深化專業外,同時具有完备之專業施作團队系统,并于新北市創建專属的工场。竹工凡木夸大实務與钻研之相辅相乘,在每一个案子上秉承十大原则: 数位性(Digitality)、動态性(Dynamic)、拓扑性(Topology)、自类似性(Self-similarity)、模胡性(Ambiguousness)、轻透性(Transparent)、多向保持性(Multi-link)、地景性(Landscape)、地區性(locality)、永续性(Sustainability),由其對付電脑辅助設計(CAD)及電脑辅助出產(CAM)有延续之钻研與利用,迩来更致力参数式演算法,指望冲破传统設計思惟,并有用低落工程本钱。咱们同時存眷今世跨界的思惟,對付各类空间不彻底遵守传统固有的思惟及運彩即時比分,做法,不管针對任何空间都诡計冲破既有框架限定,寻觅空间的可能性。
焦点价值
Michael Maltzan 曾说過「I am not interested in solving everything.」,空间要解决的议题太多而太廣,咱们不求四平八稳,只诡計在每一个設計案中找到其本身独有的切入点。钻研室的定名「竹工凡木」就是由中文繁體字「筑」所解构出的四个部首,间接表示了本钻研室的焦点价值,修建再也不只是周全性的 Construction,而是透過解构 (Deconstruction)的進程,找到单一独有的切入点,并用最纯洁的伎俩来面临处置。
關于邵唯晏
邵唯晏现任「竹工凡木設計钻研室」台北总部主持人,也為北京、杭州及台灣台南分部之設計总监,此外也任教于华夏大學修建系及室設系(毕製引导),特长為空间設計與電脑辅助設計(CAD/CAM)整合,存眷世界設計脉動,并夸大設計实務與學术钻研并行的首要性,今朝也為台灣交通大學修建博士候选人,2008曾代表台灣前去日本介入安藤忠雄海外练习計画(Ando Program)。除學术钻研上表示外,也踊跃介入國表里竞圖,屡获佳绩,2006荣获國度修建金质奖設計新人奖、 2007交骨質增生,大年度最好設計奖、2008國际远东数位修建奖FEIDAD Award TOP五、2009 TID Award新锐奖及2010TID Award金奖,2009更获选La Vie杂志台灣100大設計。此外,2008也获邀参展第11届威尼斯修建双年展新人設計展、2010台灣國际文博會及2011台灣國际設計展览會、2012金点設計奖(Golden Pin Award)、2012红点奖决选(Red Dot Award Final Jury)及2013亚太設計金奖,2014年荣获International JINTANG PRIZE的年度新锐設計師及获选华人新運彩單場,权势50, 2015被更被评比為亚洲嫡之星40及中國設計之星。迩来2106也荣获红点奖、2018TID Award金奖、英國FX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s、英國SBID 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及英國 London Design Awards等國际首要奖項殊荣。 |
|